甚麼是「門牙開咬」?
Posted on 2024-07-27
門牙開咬的定義
門牙開咬指的是上下顎牙齒合上時,上顎門牙無法碰到下顎門牙。而標準的咬合狀態是上顎門牙和下顎門牙之間有約2毫米的垂直覆蓋,而門牙開咬則是上顎門牙與下顎門牙之間有縫隙,這種情況稱為「前牙開咬」。
開咬的分類
骨性開咬
骨性開咬是由於患者的顎骨生長情況所致,通常影響範圍較大,不僅是前牙,小臼齒及大臼齒也可能碰不到。其特徵是下臉部較長、下巴後縮、嘴唇難以閉合。
齒性開咬
齒性開咬通常侷限於牙齒,如門牙前傾或前牙未完全萌發,導致露齒量少,說話時看不太到前牙。齒性開咬的範圍只限於前牙(門牙、側門牙、犬齒),對臉型影響較小。
合併
還有一種情況是合併型,即是結合了骨性開咬和齒性開咬的特徵。
門牙開咬的成因
基因因素
包括顎骨生長型態、唇裂和腭裂等基因因素而導致牙門開咬。
環境因素
環境因素則包括以下:
幼年期間經常吸吮手指、奶嘴或其他外來物(如筆),使門牙偏向外生長。
不正常的舌頭活動習慣,經常利用舌頭舔門牙,使門牙更傾向外生長。
上呼吸道阻塞(如鼻敏感或者 鼻塞)導致的口呼吸習慣,進而影響四周軟組織生長。
以上這些都可能會影響顎骨生長,導致門牙開咬。
門牙開咬的影響
如果門牙和犬齒沒有接觸,就無法有效切斷和撕裂食物,進食會受到嚴重影響。而牙齒之間的縫隙不僅不美觀,也會出現說話噴口水的情況,這可能會對小朋友的社交造成困擾。此外,前牙開咬的縫隙有時甚至會影響發音,尤其是涉及舌頭的發音會變得困難,從而影響社交自信心。
改正不良習慣的方法
要預防門牙開咬問題,建議家長在小朋友四歲前幫助他們戒掉咬手指、奶嘴或其他異物的習慣。平時可以提醒小朋友避免這些壞習慣,並考慮一些小方法,如在手指上纏繃帶或戴手套。另外,也可尋求醫生建議使用一些特別的儀器,例如舌柵,來幫助戒除壞習慣。
治療方法
在決定治療方案之前,需要先釐清開咬的原因和種類。對於齒性開咬,一般可以透過牙齒矯正來治療。如果情況不嚴重,可能在戒除壞習慣後自動改善。輕微的前牙開咬可以透過矯正治療獲得改善,但嚴重的前牙開咬需要搭配正顎手術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。而在不同的時期也有相對適合的治療方法:
乳牙時期
在乳牙時期(4歲以下)一般不會進行治療,主要需要家長和小朋友一起注意改正不良習慣,並定期複診觀察情況。
混合齒列時期
在4至12歲的混合齒列時期,主要是改正不良習慣,也可能考慮使用一些改善壞習慣的儀器,如舌柵,並提醒小朋友用鼻子呼吸,保持上下嘴唇閉合。
恆牙齒列時期
在恆牙齒列時期,需要戒除不良習慣,並使用活動式矯正裝置,這種治療方式需要小朋友和家長的積極配合,每天配戴的時間夠久才有效果。
生長穩定期
正顎手術適用於女生16歲、男生18歲以後的生長穩定期,通常需要搭配固定式矯正治療。手術將上下顎骨重新排列組合固定在正常位置,並利用矯正裝置將牙齒排列整齊,使咬合緊密。
結語
門牙開咬問題不僅影響外觀,更會影響進食和發音。正確理解門牙開咬的成因和分類,及早改正不良習慣,並在需要時至牙科診所進行適當的矯正治療,是改善門牙開咬問題的關鍵。
免責聲明
本 文僅供參考,並無意提供邀約或招攬服務。病人應根據自身情況尋求專業牙醫的診斷與治療。若需進一步了解或預約服務,建議聯絡您信任的家庭牙醫,或查閱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的註冊牙醫名單。請謹慎選擇合適的牙科服務和診所。